杜丹

发布者:汪楠发布时间:2025-06-25浏览次数:66



一、个人简介

杜丹,女,副教授,1989年8月出生,2020年6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,文学博士学位。2020年至今在上海电力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工作。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、教育部项目近5项,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“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”1项,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《外国语》、《外语与外语教学》、《外语研究》、《汉语学习》、《浙江社会科学》等CSSCI核心论文发表论文二十余篇,前期研究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以及教育部采纳。指导2022年第二届留学生“诵读中国”经典诵读大赛,获得上海市优秀奖项。


二、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

2016年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;2020年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。2020年至今在上海电力大学任教。

2023年至今在复旦大学复杂智能体系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


三、代表性科研成果

1. 《存在方式的现象学研究》CSSCI)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23(7);

2. 《存在结构与存在动词的类型学分析》CSSCI)《南开语言学刊》2023(1);

3. 《汉语存现动词的类型特征与动因》CSSCI)《新疆大学学报》2023(2);

4. 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认知:基于实践、资本和历史的三维分析》CSSCI)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22(12):100-105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3(4)转载;

5. 《跨语言中消失类存现动词的类型学特征》CSSCI)《外语研究》2022(1);

6. 《存现句式的跨语言编码类型及其共性解释》CSSCI)《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(6),人大复印资料《语言文字学》2022(5)全文转载;

7. 《存现动词与进行体/持续体标记演变的类型特征》(CSSCI)《外国语》2021(1);

8. 《存现句式、处所句式与语言语序的类型特征》(CSSCI)《汉语学习》2020(2),人大复印资料《语言文字学》2020(7)全文转载

9. 《汉语存现动词语义特征的类型分析》(CSSCI)《对外汉语研究》2019(20);

10. 《从分裂施格现象看汉语存现句的类型特征》(CSSCI)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》 2019(4);

11. 《“+N_(脏器)”网络新义获得与演变机制》(CSSCI)《励耘语言学刊》2019(1);

12. 《领有动词与完成体表达的类型学研究》(CSSCI)《语言研究集刊》2018(22);

13. 《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建议》,教育部采纳(2023年9月);

四、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

五、主要研究方向

国际中文教育、语言类型学

六、在研项目

1.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专项(教改)(A-0201-24-302-101)(2024年);

2.研究生教改项目-ChatGPT赋能高级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(A-0201-24-127-34)(2024年);

七、联系方式

邮箱地址:sisududan@163.com